新华走笔丨廖雷:东方工业美学“西游”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11 10:00: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走笔丨廖雷:东方工业美学“西游”记

字体:

  比利时虽小,却如同欧洲大陆的一枚中枢齿轮,嵌在荷兰、德国、法国之间,并向更广阔的欧洲腹地辐射。

  比利时是最早接触汽车工业的欧洲国家之一。早在汽车诞生初期,比利时就拥有数十家汽车制造工厂,许多品牌在此诞生、繁盛,又悄然消逝。汽车工业最鼎盛的年代,福特、欧宝、大众、标致等知名品牌的工厂在这里接连轰鸣。如今,多数销往欧洲的特斯拉,也是在此开启它们的“欧洲之旅”。

  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出口和销售渠道日趋顺畅成熟,在布鲁塞尔这座融合历史、技术与艺术的国际都市,我陆续遇见这些远道而来的“同胞”。它们静静地出现在异国街头,以低调却坚定的姿态,诉说着一个民族复兴的工业故事。

  拍摄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车展的名爵电动跑车。廖雷摄

  我在比利时见到第一辆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是几年前。一个微雨初晴的午后,在布鲁塞尔汽车世界博物馆门前,凹凸起伏的石砖路面上,一排正在展出的电动卡车静静站立,仿佛一幅现代工业极简主义的画作。

  几辆体形庞大的欧洲品牌纯电重卡旁,有一辆身姿轻巧的比亚迪纯电物流车,略显孤独,却毫无怯意。车身洁白,象征电能与环保的蓝色线条蜿蜒绘成心形,柔和的曲线从车头延伸至驾驶舱,造型饱满简约,有着宋瓷釉色下的极简之美。

  这个看似简洁的设计,并非只为视觉愉悦,而是“形式追随功能”理念的自然体现。正如20世纪包豪斯运动所强调的:真正的工业设计,源于结构与功能的和谐交汇。

  这辆小巧的轻型电动卡车,从深圳的生产线上驶向欧洲的街头,仿佛孤身前行的堂吉诃德,肩负中国制造的探索精神,跨越千山万水,抵达汽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24年初,在布鲁塞尔国际车展上,我第一次在比利时见到中国品牌的电动乘用车——上汽名爵旗下的电动敞篷跑车Cyberster。

  在人头攒动的展台,它以一抹炽烈而深邃的红色惊艳亮相。金属光泽冷峻,流线造型张扬;每一处折线都被精准雕琢,锐利却不突兀。车门如鹰翼展开,车头微俯,既似即将上台的芭蕾舞者,又像大草原上蓄势待发的猎豹。

  这一优雅姿态的背后,是中国车企自研电驱架构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传统发动机布局被取消,释放出更多空间,让设计师得以大胆实现力与美的融合,实现东方视角对西方跑车文化的解构与重塑。

  现场的销售经理告诉我,这款车型刚在比利时上市便大受欢迎,凭借亲民的价格、前卫的设计和绿色环保的特质,获得消费者青睐。由于现场围观试乘者众多,经理不得不临时将车门锁上。

  此后,在布鲁塞尔的街头巷尾,我陆续见到更多中国新能源车的身影:领克01将都市风范与年轻奔放的情绪张力完美结合;名爵HS车身线条犀利,仿佛能从格栅中听见猛兽的低吼;小鹏G6的一体贯穿式日行灯通透洁白,宛若悬浮在空气中的科技石雕;而比亚迪海豹,则以大量流线造型营造旋律,动感之余仍不失理性节制。

  最让我惊喜的,是一辆颇具欧洲气质的零跑T03。它虽是微型电动车,却以温润亲和的外观赢得当地用户的喜爱,是那种通过“形体语言”建立信任与亲近感的工业设计典范。

  事实上,这些车型之所以能赢得欧洲市场的青睐,不仅依赖于实惠的价格,更得益于深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技术创新和工业美学表达:它们承载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将清洁能源、环保意识与现代工程完美融合;它们传承着“中庸之道”,在车身线条、比例、配色中表现出平衡克制的审美倾向;同时,它们深具实用主义精神,始终关注用户体验与生活便捷;在设计语言上,智能交互与高效空间布局,愈发接近“无为而治”的自然简洁;而在品牌文化与用户关系的构建中,也能看到儒家“礼”的痕迹——尊重、信任与责任感。(作者:廖雷)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