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职业素养提升的困境与突破路径-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7 11:08:20
来源:新华网

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职业素养提升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字体:

  数智化技术推动金融产业加速变革,金融科技领域对于拥有“金融+技术+场景”复合能力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此类人才已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探寻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职业素养的培育逻辑,既是响应产业人才需求的必然举措,又是民办高校实现学科特色发展的关键路径。

  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职业素养提升的困境

  人才定位滞后,难以满足产业需求

  数智化产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已转向“金融+技术+场景”的复合型能力,要求人才既懂金融业务逻辑,又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然而,民办高校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定位多停留在传统金融与基础技术简单叠加的层面,未充分考量数智产业中实时风控、智能投顾等新兴岗位的能力要求,导致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脱节。

  课程内容脱节,弱化技术融合能力

  数智化产业要求金融科技人才具备技术工具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的能力,如利用Python处理金融数据、依托区块链技术优化支付流程等。然而,民办高校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多沿用传统金融课程框架,技术类课程侧重基础理论讲解,缺乏与金融业务场景融合的设计,致使学生技术融合能力薄弱。

  实践教学封闭,缺乏真实场景对接

  数智化金融产业的实践场景呈现出实时性以及复杂性的特征,如银行智能客服系统运维、金融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情况,都需要依靠真实的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环境。然而,民办高校金融科技实践教学大多局限在校内模拟实验室,无法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数智金融业务操作场景,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与产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职业素养难以契合岗位要求。

  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职业素养提升的突破路径

  锚定产业需求,重塑素养培养目标

  在当前数智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的情况下,金融科技领域不断涌现新业务模式与岗位需求。民办高校唯有精准对标产业需求,重塑素养培养目标,才能实现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而推动金融科技行业发展。

  民办高校可联合金融科技企业及行业协会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产业需求;定期开展企业走访,深入了解量化投资分析师、智能风控工程师等岗位的技能要求,并据此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增设“数智金融场景案例分析”课程,引入智能投顾、区块链跨境支付等前沿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产业需求,提升对新兴岗位的认知。同时,依据产业动态,每学年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估与优化,确保其始终契合数智化产业发展趋势。

  对接技术前沿,更新教学内容体系

  数智化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如果民办高校的教学内容无法与技术前沿实现对接,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技能将会落后于产业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技术,实现金融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职业素养。

  高校在课程建设中,应组建由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定期梳理金融科技领域前沿技术(如机器学习在信用评估中的应用、云计算对金融数据存储的优化等),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例如,在《金融数据分析》课程中增加“利用最新数据分析工具挖掘金融市场趋势”章节;与知名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定制课程,如联合大数据企业打造《金融大数据实战应用》课程——企业提供真实项目案例、最新数据资源及技术指导,高校教师负责理论知识讲授,使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在金融场景中的实际运用方法,提升技术融合能力。

  融入真实场景,强化协同育人机制

  真实的场景中蕴藏着丰富的实践机会,这些机会可促使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较为快速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民办高校通过融入真实场景及强化协同育人机制的方式,可整合学校与企业的各类资源,为学生营造出更为贴合职场实际情况的学习环境,最终培育出契合数智化金融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民办高校可与本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数智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参与银行金融科技项目(如优化智能客服系统、制定金融产品线上营销方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真实业务流程与数据处理方式;同时,推行双导师制,校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指导,企业导师结合实际业务场景,指导学生解决操作难题。例如,在金融数据可视化项目中,企业导师指导学生依据业务需求筛选关键数据,运用专业软件制作精准直观的图表,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本研究围绕数智化产业升级背景下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核心命题,对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职业素养提升在人才定位、课程内容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核心困境展开了系统分析,并结合产业需求与教育规律,针对性提出锚定产业需求重塑培养目标、对接技术前沿更新教学内容、融入真实场景强化协同育人的突破路径,明确了数智化产业需求导向下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优化方向与实践重点。未来,民办高校可进一步深化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协同合作层次,从简单的实习合作转向人才培养方案共研、课程共建、师资共训、项目共做的深度融合模式,持续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体系,为数字金融产业输送更多既具备扎实专业能力,又拥有丰富实践素养与创新意识的优质人才,助力金融科技行业高质量发展。

  (柯学其,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24年12月教育部2024年第二批产学育人项目,《数智化目标下校企协同的新文科人才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41105181211814)

【纠错】 【责任编辑:申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