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桃城寿星会”特色品牌,通过定制化服务、社会化协作、文化化浸润,把尊老敬老从传统倡议转化为群众可参与、可感知的日常实践,不仅丰富了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更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让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在城乡角落落地生根。
精准对接需求:“定制化”服务暖透老人心
“以前过生日就是家人简单聚聚,现在每月都有集体生日会,还能听健康讲座、看文艺表演,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家住中华大街街道的82岁老人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桃城区“寿星会”的服务温度。
2024年4月17日,在昆仑大酒店四楼第七会议室举办“爱心敬老 情满中华”中华大街街道第一届“中华寿星”集体生日会
为让服务真正贴合老人需求,桃城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枢纽,建立“定期走访+需求征集”机制,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动态记录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诉求。结合“访千楼进万家”专项行动,累计收集1300余名老人的2200余条需求,形成涵盖“节目偏好、健康关注点、服务需求”的精细化数据库,为“寿星会”定制化开展提供依据。
2024年5月16日,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举办“爱心敬老 情满中华”中华大街街道第二届“中华寿星”集体生日会
如今,每月一场的集体生日会已成为老人的“期待时刻”——不仅有生日蛋糕、长寿面,还融入健康养生讲座、慢性病咨询、文艺展演等环节,实现“情感关怀+实用服务”双重输送。截至目前,全区已为80周岁以上老人举办多场生日活动,让老人在热闹氛围中感受社会关怀。
聚合社会力量:“协同化”机制激活敬老动能
“单靠政府部门发力,很难实现服务常态化,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才能让‘寿星会’走得更远。”桃城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为破解为老服务“力量分散、形式单一”难题,桃城区创新组建“桃城敬老联合会”,吸纳23家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志愿者团队加入,共同设立“生日专项基金”,为活动开展提供资金与物资保障。
在此基础上,桃城区确定每月9日为“寿星会”固定活动日,在集体庆生基础上,结合老人需求新增防诈骗宣传、智能手机教学、慢性病管理等实用内容,让活动既“有温度”又“有用处”。为确保服务质量,该区还为参与老人建立“一人一档”,定期开展回访,及时调整服务内容。
2025年3月8日,在衡丰社区一楼体育馆举办“春暖花开 银龄同乐”中华大街街道第五届“中华寿星”集体生日会
截至目前,“桃城寿星会”已服务老人超220人次,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规范运作”的可持续敬老模式,为区域为老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厚植孝亲文化:“场景化”浸润涵养文明新风
“给父母洗一次脚、陪老人聊一次天,这些小事都是孝道的体现。”在桃城区家风家训主题文化街区举办的“孝亲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中,市民李女士的分享引发共鸣。这是桃城区以“寿星会”为载体,推动孝老爱亲文化深入人心的生动场景。
为让孝道文化从“纸上”走向“生活中”,桃城区充分利用雷锋纪念馆、家风家训文化街区等阵地,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庆寿辰”“家风故事分享会”等活动,通过群众身边的孝亲案例、家风评议,让孝道理念可学可做。每逢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全区各社区、村举办“敬老宴”“孝心饺子宴”,志愿者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理发、打扫卫生,累计开展相关活动1300余场,参与群众超20万人次。
同时,桃城区通过公益广告、社区广播、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文明祝寿、摒弃陋习”理念,在小区、村口设置“孝老爱亲”主题宣传栏,播放“寿星会”暖心视频,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文明氛围。
接下来,桃城区将继续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创新“寿星会”活动形式与服务内容,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的幸福生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注入更多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