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文/王永前 姚玉洁 桑彤 郑钧天)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中心”,中国走出了“大制造”孕育“大创新”的新范式,勾勒出新工业文明的轮廓
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陆续上调对2025年MSCI中国指数的目标点位预测;高盛、瑞银普遍认同中国经济呈复苏态势……3月下旬以来,先后有五家一线外资投行发布看好中国市场的观点,海外资金对投资中国资产的热情持续升温。
这是以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打破了世界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刻板印象,让全球重新理解“中国价值”的底层逻辑。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中心”,中国走出了“大制造”孕育“大创新”的新范式,勾勒出新工业文明的轮廓。正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所言:“中国正在书写不同于西方工业化路径的‘技术跃迁手册’。”
“买入中国、做多中国”
3月25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及其团队发表最新观点,将恒生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2025年底目标价分别上调至25800点、83点和4220点。
3月26日,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及其团队将MSCI中国指数的看跌/基准/看涨情境目标点位从58/67/76点分别上调至70/80/89点。
“中国股市还有更多基本面上行空间可期。”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说。德意志银行预计,中长期资本流入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支撑近期反弹。
点燃这一波强劲“做多”的引线,是以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创企业,打破“中国科技公司受制于技术和芯片制裁”等逻辑,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大潜力与实力,推动中国资产迎来价值重估。
人工智能分析平台aitools.xyz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2月,DeepSeek的访问量达到5.25亿次,超过ChatGPT的5亿次。DeepSeek市场份额达到6.58%,占据全球第三。
中国市场重回全球投资者视野,国际投资者积极寻找买入机会。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表示,春节以来,中国A股市场吸引了30亿美元海外资金流入。由于中美科技股的估值差距,亚洲股票基金及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也将部分仓位从美国调整至中国。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韩国投资者投资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股票的月度交易额达7.82亿美元,环比增长近两倍。
数据显示,2025年初至今,MSCI中国指数上涨了16%,恒生科技指数劲升23%,显著超过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整体股票指数。
除了对中国资产估值的看好外,国际投资者普遍认同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态势。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银行最新上调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测0.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等指标也实现了稳步增长。3月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介绍,在海外路演时,中国全国两会释放的政策信号、财政刺激规模、房地产活动、居民消费复苏节奏等占据了话题焦点,这显示国际投资者开始改变低迷预期,从中短期的经济走势中寻找投资机会。
“今年2月中国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表明政府正在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这一进展也被许多人视为将推动中国在科技领域开启新篇章。”富达国际基金经理乔治·埃夫斯塔索普洛斯说。
在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余向荣看来,2025年是中国经济的转折之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方兴未艾,一旦旧经济完成筑底,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初步成功,整体经济增长有望回升。
“大制造”孕育“大创新”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宇树机器人和DeepSeek只是一个引爆点,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叙事逻辑的核心,是中国科创创造了新奇迹,走出了“大制造”孕育“大创新”的中国新范式。
2024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是十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拥有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
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012年的324.7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次增长至2022年的1169人次,位居世界第二。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超过3.6万亿元,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达到2.68%。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创新链上的规模经济和制造链上的规模经济开始合二为一。”刘元春说,“大制造孕育大创新。制造业大国不仅是硬实力的体现,更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各种创新场景培育的基本土壤。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变。”
从转手绢扭秧歌到720度回旋踢,再到“鲤鱼打挺”,宇树不断刷新机器人“进化”加速度;会骑自行车、能给葡萄皮缝合,跟数据采集员“手把手”学做家务的智元机器人,让大家期待早日实现“家务自由”;东风柳汽宣布将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这是全球首次实现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入汽车工厂……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团队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的百强企业,其中60家在中国。
在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厅,参观者络绎不绝,记者在不到1小时内就遇到了来自日本、巴西的多个海外企业参访团。一位巴西参观者说:“零距离接触后感觉很震撼,相信世界最前沿的机器人创新就在中国。”
“基于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备的产业生态,中国有望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取得领先地位。”智元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说,从电动汽车到无人机,中国高端智造的创新力、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一再被验证。智元正加快走出去,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建厂生产人形机器人,并与哈萨克斯坦数字发展部合作推出“数据工厂”,用于训练机器人和机器人系统。
产业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与新质生产力这一“最大增量”,正在中国广袤的制造业版图上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形成相互激荡的正向螺旋。
在去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时的科技与海外战略合作伙伴Autocraft签署合作协议。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兼首席市场官蒋俊测算,未来随着eVTOL的制造和运营成本规模化,花20分钟、300元“打飞的”的跨城交通新模式,有望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并孕育庞大市场和万亿级产业。
“商飞C919的成功,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3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首位,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和人才基础,从芯片到高能量密度电池,从高可靠电机、电控到自动驾驶技术,中国航空业有望抓住换道超越的有利时机。”蒋俊说。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调研报告认为,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市场需求导向、正向循环的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科创新模式。
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新能源到生物医药,一系列前沿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的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6.1%的增长率。今年前两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圆片、工业机器人、动车组、民用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6%、27%、64%、91.5%。
双向奔赴 与“新”同行
“我喜欢中国的原因之一是这个国家的创新精神,这里有创新土壤和政策支持,能够释放创新潜力。”
“中国是创新高地,更是人才汇聚之地。中国不仅是重要的市场,更代表着全球顶尖的创新生态。”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多位跨国公司掌门人在对中国经济给出积极乐观评价的同时,不约而同把“高光条”给到中国的“创新力”。“宝马正深化与中国领军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深度融合云端交互能力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体验,期待与中国企业共享科技驱动的未来。”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说。此前的3月17日,宝马宣布与华为终端签署合作协议,这被认为是宝马迎接智能化、网联化浪潮冲击,通过本土生态合作快速抢占市场主动的破题之举。
“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创新的催化器,众多新技术和新模式在中国市场开出惊艳之花。中国也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不仅有大量从1到100的创新,也有越来越多从0到1的创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说。
来自上海的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4月底启用位于日本丰桥市的新基地。节卡日本子公司副社长渡边诚表示:“节卡丰桥基地将面向日本客户展示更多机器人前沿技术成果,以及提供场景验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本地化协同和场景深耕能力。”凭借出色的精密制造和柔性技术,节卡机器人和丰田、日产、爱信、电装、日立江森等知名日企达成深度合作,产品应用在汽车底盘系统、发动机、变速箱等产线零件上下料、锁螺丝、检测、装配等十多个工艺,帮助当地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正在举行的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节卡参展的智能协作机器人新品凭借0.1N级力控反馈技术和毫米级精度控制能力,受到了同行关注。节卡协作机器人还实现了与西门子工业自动化系统无缝对接,加速融入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节卡在德国、日本、美国等9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2024年上半年整机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50%。”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常莉说。
宇树机器人进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习听诊、腹部触诊、气管插管、超声引导注射、伤口缝合等七项关键医疗任务;峰飞航空科技向日本AAM(先进空中交通)先锋运营商交付首架eVTOL,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飞行……备受瞩目的中国创新力,正与世界双向奔赴,创造共荣共享的未来。
“中国不再只是市场吸引力的代名词,更代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范式的创新。通过技术革命与制度创新,中国正在与各国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胡捷说。
隶属于低压电器巨头正泰旗下的年轻公司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数智化”革新带来的技术优势,帮助罗马尼亚的星队足球场实现智能化预警保护,助力保加利亚千禧中心实现智能运维,在东南亚参与推动电力普及率大幅提升,在墨西哥提供优异的综合系统解决方案……
诺雅克还将自主研发的智慧配电系统植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民生工程,让更多人用上安全、清洁、高效电能的同时,本地员工雇佣比例也超过50%。
“中国新一代企业正在从‘技术追随’转向‘原创驱动’,以绿色化、数字化重塑全球竞争力。”诺雅克董事长南尔说,“诺雅克的实践表明,唯有以透明化合作打破壁垒、以价值共享替代零和博弈,才能在国际化进程中赢得持久发展空间。要让国际合作伙伴从交易对象升级为创新协作者,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