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车间内,机械臂上下翻飞,新能源汽车不断下线;古楼高墙旁,人流络绎不绝,小吃摊氤氲的热气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拍照声;水陆口岸上,集装箱有序装卸,滚装船和列车整装待发……
在中国西南腹地,两江交汇,磅礴潮涌,重庆承载着商贸物流的历史繁华,积淀出开放包容的强大基因。如今,服务赋能、创新驱动正重塑这座城市的产业内涵,依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山城构建起“创新开放、融合共享、供需协调、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格局。
以“制”为本,依“智”谋兴。从传统制造迈向高端服务,从生产车间跃向数字云端,这座山水之城正以现代化服务业为翼,实现了从“重量”到“重质”、从硬实力到软支撑的转型,奋力跃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地。
创新赋能,重塑“重庆制造”
制造业是重庆发展的根基,也是山城经济的底色。过去近百年,制造业早已被刻入城市基因。如今,这里依然是我国极具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基地、国之重器的汇聚之地。
近年来,重庆的生产性服务业蓄势而起,令人眼前一亮。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让一大批企业成功实现“老树发新枝”的嬗变。
走进宗申动力发动机生产车间,通过忽米网搭建的全产业链创新平台,操作工人只需扫描平台标识,系统即可自动匹配设备,实现产品标识化和设备加工定制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生产车间的高效作业,依赖的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底座,汇聚多维度集成相关数据,为产业升级优化提供决策支撑的“产业大脑”。
“这是对区域产业发展全面分析、研判的‘智慧大脑’,也是为企业制定发展决策的‘最强大脑’。”忽米网负责人表示,通过它不仅可掌握产业动态,制定更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也可打通产业链资源循环,促进物流、金融等要素共享协同,还可降低数字化建设成本,方便中小企业低成本使用。
如果说“产业大脑”是拥有学习能力的中枢,那么智慧工厂则是由人工智能、数字化车间、数字化装备等组成的综合工作平台。
在赛力斯超级工厂,1600多台智能终端与3000多台机器人协同运作,焊接、喷涂等生产环节自动化率实现100%。“采用AI视觉检测技术,十几秒钟就能对单一零部件的几十处卡口全部完成检测,有效保障出厂品质。”赛力斯超级工厂总经理曹楠说。
这样的智慧场景,在重庆制造业企业已比比皆是——
智能生产线上,机器人不停挥舞手臂,平均17.3分钟,一台大型挖掘机就顺利下线;数智工厂里,依靠智慧物流等10多类标准化可配置智能场景,汽车生产成本降低20%……截至今年7月,重庆市先进级智能工厂数量已达178个,基础级智能工厂数量达980家。
“生产性服务业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纽带,是赋能制造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重庆规模不断扩大。”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凌健说,预计到2030年,重庆经济总量将超过4.5万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将达到36%。
在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正逐步从工业化初期的“需求依附”“相互支撑”,上升到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引领”阶段。服务业的创新赋能,让重庆制造业势能持续释放。
2024年,重庆主流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提升至23.6万元,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占比达48.3%。2025年上半年,重庆市摩托车产量达到362.2万辆,同比增长23.1%,高于全国增速;截至目前,重庆已集聚2300多家笔记本电脑上下游配套企业,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产自重庆。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余贵玲看来,无论是从国内外发展环境机遇,还是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需求来看,重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前景都很广阔,“它是重庆攻克经济结构转型难题的钥匙,是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不可或缺的一环”。
数智升级,破解“长红”密码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嘉陵江畔的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游客纷至沓来,将目光汇聚在高低错落的吊脚楼,通过社交平台将这份美好传向全世界。
“重庆也太适合拍照了吧!”北京游客薛琳来重庆旅游前,已经做好了拍照攻略:20个匝道的立交桥、穿楼而过的列车……薛琳兴奋地说,“重庆立体的山城风貌、璀璨多姿的夜景适合在新媒体传播,也助推重庆成为年轻人向往的打卡胜地”。
先天的自然优势,造就了重庆“一城千面”的城市特质,从而具备了成为“网红”的潜力。而智慧数字的力量,又为旅游这一传统服务业注入新活力,成为城市“长红”新引擎。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发布的《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4年,重庆在抖音上的热门景点播放量跃居榜首,城市形象相关视频总播放量高达113.6亿次。
数字升级后的智慧文旅项目,在重庆触手可及——
距离洪崖洞不远的会仙楼观景台附近,有赛博朋克风的场馆“重庆2088未来之旅”,带游客翱翔在2088年的重庆上空,身临其境地鸟瞰全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运用裸眼3D等数字技术,让观众同亿万年前的恐龙擦肩而过。
“经过数字技术改造升级后,参观人数显著增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策展人彭学斌说,未来还将继续强化数字化建设,把文物管理、保护、展示、信息传播等用数字技术串联起来,有机融入展览。
在重庆,技术本身如今也成为旅游资源——
宽阔江面上,巨大的篮球划出一道优雅弧线,精准地落入篮筐之中,倏尔变化为一朵巨大的花蕊,逐层向外绽放。山花、群峰、游轮……被无人机灯光秀点亮的城市夜空,成为重庆展示城市形象的多彩画布。
自今年4月19日起,在每周六和重大节假日,重庆无人机灯光秀都开展常态化展演,截至目前已演出26场,现场累计观演人次超400万。展演期间,核心观演区沿线餐饮门店座无虚席,平均满客率超70%,“重庆无人机表演餐厅”网络搜索量同比上涨285%。
“几乎每周都有新创意、新画面。”展演执飞部负责人、重庆卫视传媒公司总经理刘爽宇说,为了常演常新,创作团队根据节点设计无人机图案,不断推出文旅、美食、非遗等系列题材。
景焕数智万象新,业贯云程一键巡。数字升级,是旅游场景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智慧赋能,则是产业管理更高效合理的现实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庆构建旅游资源管理、旅游消费促进、旅游质量监管3个一级场景及11个二级场景,实现驾驶舱、政府治理端、企业管理端、公共服务端互联共治。
在巫溪,大数据、物联网、游客服务、人像识别等技术,组建成红池坝景区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在江北国际机场,海关配备智能查验设备,让入境旅客“零延时”通关……从“好玩”到“玩好”,“无障碍”旅游倾注着重庆满满的诚意。
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慧引擎赋能下,文旅产业已成为当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杰出代表,未来有望催化更多的产业和产品创新转型。
跨越山海,引领开放之先
“卸货!”
3月14日,在重庆两路寸滩海关监管下,雨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的1080个汽车变速箱控制模块旧件顺利运抵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投入保税再制造生产。这标志着全国首单保税再制造业务正式落地。
“通过这项业务,我们打通了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实现了原材料的高效采购和再制造产品的全球化布局。”公司负责人阮锡军表示,未来每年能对约25万个汽车变速箱、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进行保税再制造,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近10亿元人民币。
作为中西部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重庆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走出现代服务业的通衢——
在数字领域,成立中新(重庆)信息通信创新合作联盟,整合重庆和新加坡信息产业全要素资源,实现两地企业有效交流、信息高效链接、合作项目精准对接;投资便利与物流通关方面,探索铁路进口货物联运转关模式,创新跨区域跨境公路班车联盟模式,提供合同签订、运输监管、保险服务、清关交付等全流程服务。
重庆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章勇武说,重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现了“点”上项目集聚、“线”上创新集成、“面”上带动发展的多维度实施格局。“全国被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地区有11个,重庆的评估在综合排名中位居前列。”
目前,重庆已累计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78个,推出科技跨境贷、探索铁路进口货物联运转关等27项创新举措,纳入全国实践案例。202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8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73.3%。
重庆推进现代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努力,也得到海外认可。
德国联邦议院前副议长、德国东部国际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说,得益于持续的开放,德国东部企业与重庆已经形成完美互补。新加坡星展银行董事总经理及全球主管蔡维扬则表示,以新加坡和重庆为双枢纽,东南亚与中国西部已开始实现了投资的双向流动。
碧海通渠,与时偕行。重庆现代服务业开放的脚步行稳致远——
4月24日,瑞航(重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投用,填补了重庆在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的空白;6月3日,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与新加坡莱福士教育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重庆高新区投建重庆莱福士民办高中学校项目;今年9月,重庆首笔中新数字人民币双边跨境结算业务正式落地。
“我们希望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推动更多重庆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为重庆培育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新加坡莱福士教育集团董事长黄壮龙说。
潮涌两江势未休,奔流千载声不止。入秋的重庆,嘉陵江上雾气轻拢,南山的黄桷与银杏交错似金,街角蒸腾的火锅热气混着桂子暗香飘向天际。这份静谧与火热,恰如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生动写照——结构优化与制度创新稳扎稳打地推动,山城的市场活力与创新浪潮在历史回响中厚积薄发。(记者 刘婧宇 伍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