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强调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要求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8日,总书记在听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对当地转型发展进一步强调,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
一部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指明厦门永续发展之路。30多年后,再次翻开这本发展战略,凝结其中的许多理念和举措富含开创性,直到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地方考察中,多次走进产业园区、工厂车间,问技术、看产线、听意见,殷殷关切、寄予厚望。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大地充满深情,从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到沙地、盐碱地等,对每一寸土地都深深眷恋。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循着“中国—中亚精神”指引的方向,中国—中亚合作必将谱写更多携手同行的动人故事,照亮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行之路。
-
6月16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
6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首次提出“中国—中亚精神”。“中国—中亚精神”,所从何来?这一宝贵精神有着怎样的丰富内涵?
-
“土地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荒漠化防治,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牵挂的一件大事。
-
此次到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是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六次来到哈萨克斯坦。此行不是国事访问,哈方仍以最高礼遇迎接。
-
在习近平主席和中亚五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国—中亚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领域合作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空间,书写了命运与共的丝路新篇。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到访中亚国家,同中亚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共同出席一系列重要双多边活动,为中国-中亚合作指引方向、把舵领航。
-
“我在福建沿海地区工作了将近18年,对海有浓厚的感情”“要发扬优势,做好‘海’的文章”“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的关注一以贯之。
-
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
几天前,“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向全国的小朋友们致以节日祝福。习近平总书记将童年视为“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曾在不同场合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
今年3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先后赴贵州、云南、河南等地考察调研。其间,均就开展好学习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和具体指导。
-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无论是一枚芯片、一根光纤,还是电子元件、先进材料,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关心这些领域的“拳头产品”,对强健制造业筋骨提出要求。
-
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企业智能工厂,了解各种类型轴承产品的性能和用途,察看智能生产线,并同企业职工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