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风口 共创未来——台湾青年大陆创业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11 20:05:09
来源:新华网

把握风口 共创未来——台湾青年大陆创业记

字体:

  来自华侨大学的台湾学生(右二)在厦门“台青创客家”里实习(2024年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把握风口 共创未来——台湾青年大陆创业记

  新华社记者马欣然

  自称处于“创业蛹期”的台湾青年刘仁在祖国大陆的广袤田野间,找寻到“孵化梦想的温床”。6个月前,她在安徽省宁国市青龙乡参与创立“伴岛”乡村咖啡店,实现了“自己当老板”的儿时梦想。

  刘仁颇为自豪地说,“店里高峰时单日接待超2000名顾客,多篇Vlog收获了几百万点赞。”

  她将创业的阶段性成就总结为“站在时代风口起飞”——“日咖夜酒”消费新业态托举起自己的咖啡烘焙与调酒特长,依山傍湖的店铺选址切中“奔县游”新热点,追寻自然生活和寻觅乡愁的人潮则成为她的主要受众……

  “创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来大陆走走看看,才知道这里有很多可能性。”刘仁说,去年年初在“皖南川藏线”自驾游时,结识了来自杭州的车友,懂经营、有品牌、善烘焙的几人一拍即合,决定在热门路线周边开一家咖啡店。

  眼下,“尝到甜头”的“两岸合伙人”正忙着将更多“雄心壮志”付诸实践。咖啡店附近的环岛餐厅即将启用,民宿等规划也已提上日程。

  大陆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大、产业链完整,给无数两岸青年打开了机遇之门。

  2024年8月14日,台湾青年陈榆文(右一)和创业伙伴陈龙(右二)等在公司办公室讨论设计方案。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心怀“青春就要敢于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未来”的台湾律师林敏睿将他在大陆的经历称为“升华之旅”。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广东省涉外律师领军人才、深圳市律协证券法专委委员……今年是林敏睿来到北京的第14年,读研、结婚、晋升为“成功白领”,他的名片头衔多了一行又一行,执业领域也愈加宽广。

  “法律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强相关。”他说,大陆数字技术和产业集群等都有良好基础和发展前景,这是时代给予的机遇,也是不断执业新领域背后的“力量”。

  眼下,“爱折腾”的他又有了新规划:跟进两岸数字合作的法律服务。他时常跟团队说,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推进,提供法律事务服务有很大空间。林敏睿说,团队陆续有毕业于大陆高校的台青和曾到台湾读研的陆生加入,“新生力量很强大”。

  青年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创业道路上,一些青年难免面临融资难、经验少等问题,需要加强帮扶、大力支持。

  近年来,大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两岸青年峰会”“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两岸青年企业家菁英峰会”等两岸交流、就业创业推介活动丰富多彩,为台青提供了逐梦、筑梦、圆梦的广阔天地。

  2025年7月4日拍摄的第二十二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开营仪式上的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郑振清说,通过对2023年至2024年两岸青年交流大数据分析,发现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和善意形成了正向反馈,其中蕴含着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在“登陆”10年的台湾南投人陈俊豪看来,打拼创业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更要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

  作为自媒体账号“台湾好A在北京”的主理人,他用300多条视频记录下外卖小哥真实奋斗的样子,也会时常面对镜头告诉大家“敢想敢干、百折不挠”……

  “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分享两岸生活,去传递正能量。”陈俊豪直言,“一些台湾青年或者他们的父母认为到大陆来工作必须得‘高大上’,但俗话讲‘行行出状元’。配送费、自媒体收入加上台湾面的线上销售,我的月收入能有2万多元。”

  他认为,大陆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浪潮和经济潜力带来大量机会,能够鼓励人们去“闯”去“造”。“只要用双手拥抱未来、创造价值,我们定能飞舞于时代舞台。”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